培训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部署,抢抓蓝色经济发展新机遇,提升党政干部和专业人才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社会服务与培训中心依托山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山东省世界经济研究基地(上合经贸研究院)、青岛大学经略海洋研究中心、青岛大学唐岛湾金融研究院等智库平台及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研究团队,推出海洋强国战略与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研修班。
课程紧密围绕国家海洋治理创新、蓝色产业革命、蓝色金融、区域陆海联动及风险防控等核心议题,深度融合青岛在智慧港口、深远海养殖、蓝碳交易、海洋金融(如唐岛湾案例)等领域的领先实践。旨在通过权威政策解读、前沿产业剖析、经典案例教学与实战能力训练,为参训学员提供系统性、前瞻性的知识武装和实践指导。
学习收益
一、洞悉国家战略与前沿动态:深入理解国家最新海洋强国战略蓝图(2025-2035)、海洋权益维护态势、蓝色金融改革(蓝碳交易、蓝色债券)及RCEP涉海规则等核心政策,把握海洋经济发展宏观方向与创新脉搏。
二、掌握蓝色产业革命核心动能:系统学习智慧港口4.0、深远海养殖工船、海洋生物医药、氢能产业链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产业逻辑与安全挑战,认知新质生产力在海洋经济中的关键作用及青岛标杆实践(如明月海藻)。
三、提升蓝色金融创新应用能力:掌握航运金融、蓝色债券发行、海洋保险产品设计及海洋金融生态圈(如唐岛湾案例)等创新工具与模式,增强运用金融手段服务海洋产业发展的实操能力。
四、强化区域协同与陆海统筹思维:学习黄河流域陆海通道经济带、跨境冷链物流、智慧渔港等陆海联动发展模式与青岛样本(如董家口港区),提升跨区域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谋划能力。
五、增强风险防控与科学决策素养:掌握应对海洋供应链“卡脖子”风险、海洋污染危机公关的策略方法,学习海洋产业系统性融资规划及数据驱动决策技能,全面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和科学决策的领导力。
培训对象:沿海省市海洋局、发改委、交通局系统干部;沿黄省市发改委系统干部;各地市金融监管局系统干部;
培训费用:根据培训人数及具体培训方案而定,详情请来电咨询;
培训师资:青岛大学教授、地方政府主管领导干部、产业专家、特聘专家等;
培训教材:每门课程均有专门编印的学员讲义手册;
培训方法:课堂讲授、现场体验与学习参观、交流互动、专家点评相结合;
课程简介:推荐课程仅供参考,具体课程可根据委培方要求量身定制培训方案。
授课方式:面对面授课(来青岛大学校园内上课);线上授课(录播、直播等形式);混合式授课(面授、线上授课相结合);上门授课(安排老师上门授课)。
考核发证: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经考核合格,由青岛大学统一颁发结业证书。
推荐课程
| 序号 |
模块 |
推荐课程 |
| 1 |
国家战略与海洋治理创新 |
海洋强国战略2025-2035实施路径 |
| 2 |
中国海洋权益维护与安全治理新态势 |
| 3 |
蓝色金融改革试点政策精解 |
| 4 |
蓝碳交易制度设计与区域实践 |
| 5 |
上合海洋合作政策创新试验 |
| 6 |
蓝色产业革命与新质生产力 |
智慧港口4.0:青岛AI大模型实战解析 |
| 7 |
深远海养殖工船技术与产业链安全 |
| 8 |
海洋生物医药千亿赛道突破路径 |
| 9 |
氢能全产业链:从港口应用到国家战略 |
| 10 |
明月海藻:医用材料升级与器官再生探索 |
| 11 |
蓝色金融创新与开放枢纽 |
航运金融创新:离岸免税与跨境结算 |
| 12 |
蓝色债券发行实务与青岛案例 |
| 13 |
海洋保险产品设计与风控实务 |
| 14 |
RCEP涉海规则与区域链重构机遇 |
| 15 |
唐岛湾海洋金融生态圈建设 |
| 16 |
区域协同与陆海联运 |
黄河流域陆海通道经济带动力模型 |
| 17 |
跨境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与中亚实践 |
| 18 |
海洋经济数字化转型:智慧渔港实践 |
| 19 |
董家口港区三链融合创新样本 |
| 20 |
风险防控与领导力提升 |
海洋供应链"卡脖子"风险应对策略 |
| 21 |
海洋污染危机公关实战 |
| 22 |
海洋产业系统性融资规划方法论 |
| 23 |
海洋经济干部数据决策力训练 |
注:具体课程、师资以委培方认定后为准。
现场教学点
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青岛市科技馆、青岛市清廉家风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等。
教务服务
1. 学校将实行严肃和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提供优质的教务服务。
2. 为体现我院重视和支持,专门为每期课程班配备班主任 1 名,负责课程及师资的协调等项目统筹工作,设立助教老师1名,负责管理课程的日常教务工作。
3. 课程过程中学员需严格按学校要求完成作业并进行复习和总结,把所学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
4. 每次课程结束前,学员填写“教学评估表”,以利于课程组织及教师改进教学。
联系方式
联系人:闫老师 13156051491(同微信号) 0532-85950192
地 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3号青岛大学金家岭校区西院3号实验楼422
网 址:https://jjxyshfw.q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