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背景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全面提升全国工商联系统干部服务“两个健康”(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能力水平,有效应对复杂经济形势、引领民营企业把握战略机遇、深化政商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社会服务与培训中心特推出《工商联系统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研修培训方案》。课程聚焦政策前沿、经济趋势、企业实务、政商关系、领导力及工商联职能深化等核心领域,旨在赋能干部队伍,更好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
学习收益
一、深化政策理解与国情研判能力:系统学习二十大精神、习近平经济思想及最新宏观政策,准确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如中国式现代化、“双碳”、制造强国、数字经济)的核心内涵与实施路径,提升服务民营经济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形势分析能力。
二、提升宏观经济洞察与战略思维:深入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新格局、“一带一路”深化、全球产业链重构等重大议题,增强对工业4.0、人工智能等前沿趋势的认知,提升引导企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谋划长远发展的战略视野。
三、增强服务企业发展的实务能力:掌握现代企业治理、精细化管理、品牌建设、转型升级、数字化转型等核心经营管理知识与实战案例,提升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供有效指导和服务的能力。
四、强化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与推动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晰“亲清统一”政商关系的实践路径,学习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代际传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践行ESG理念等关键内容,提升协同各方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优化领导力与深化工商联职能效能:提升干部识人用人、团队激励、变革领导、危机应对及舆情管理能力;同时,聚焦商会运作、资源整合、诉求调研、政策建议及中小企业服务创新,切实增强工商联组织的凝聚力、服务力和影响力。
培训对象: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等地区工商联系统干部;
培训费用:根据培训人数及具体培训方案而定,详情请来电咨询;
培训师资:青岛大学教授、地方政府主管领导干部、产业专家、特聘专家;
培训教材:每门课程均有专门编印的学员讲义手册;
培训方法:课堂讲授、现场体验与学习参观、交流互动、专家点评相结合;
课程简介:推荐课程仅供参考,具体课程可根据委培方要求量身定制培训方案。
授课方式:面对面授课(来青岛大学校园内上课);线上授课(录播、直播等形式);混合式授课(面授、线上授课相结合);上门授课(安排老师上门授课)。
考核发证: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经考核合格,由青岛大学统一颁发结业证书。
推荐课程
| 序号 |
模块 |
推荐课程 |
| 1 |
政策解读与国情研判
|
二十大精神解读与民营经济发展新机遇 |
| 2 |
习近平经济思想与治国理政新方略 |
| 3 |
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与政策应对 |
| 4 |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与实践路径 |
| 5 |
“双碳”战略下的产业政策与企业转型 |
| 6 |
宏观经济与战略前沿 |
国家宏观经济新形势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
| 7 |
“一带一路”经济驱动与国家战略深化 |
| 8 |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挑战与突破 |
| 9 |
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产业安全 |
| 10 |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变革 |
| 11 |
企业经营管理实务 |
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与合规经营 |
| 12 |
企业精细化管理与降本增效 |
| 13 |
企业品牌战略与文化软实力建设 |
| 14 |
企业转型升级与商业模式创新 |
| 15 |
数字化转型工具与企业实战案例 |
| 16 |
政商协同与可持续发展
|
新型政商关系构建:亲清统一实践路径 |
| 17 |
民营企业代际传承与基业长青
|
| 18 |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与区域协同发展 |
| 19 |
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与地方实践 |
| 20 |
ESG(环境/社会/治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
| 21 |
领导力与组织赋能 |
领导者识人用人之道与团队激励 |
| 22 |
变革领导力与组织韧性提升 |
| 23 |
非公党建与民营企业凝聚力建设 |
| 24 |
危机公关与舆情管理能力 |
| 25 |
工商联职能深化 |
商会组织运作与资源整合策略 |
| 26 |
企业诉求调研与政策建议机制 |
| 27 |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创新实践 |
注:具体课程、师资以委培方认定后为准。
现场教学点
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青岛市科技馆、青岛市清廉家风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等。
教务服务
1. 学校将实行严肃和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提供优质的教务服务。
2. 为体现我院重视和支持,专门为每期课程班配备班主任 1 名,负责课程及师资的协调等项目统筹工作,设立助教老师1名,负责管理课程的日常教务工作。
3. 课程过程中学员需严格按学校要求完成作业并进行复习和总结,把所学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
4. 每次课程结束前,学员填写“教学评估表”,以利于课程组织及教师改进教学。
联系方式
联系人:闫老师:13156051491(同微信号) 0532-85950192
地 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3号青岛大学金家岭校区西院3号实验楼422
网 址:https://jjxyshfw.qdu.edu.cn/